作者:admin 阅读:767次 时间:2024-03-28 09:18:28
中美联泰大都会资深寿险总监
无论面对哪位客户,我都认真凝视他们的眼睛,并承诺道:“请放心将您的保障交给我,因为我会一辈子从事保险营销工作。”为何我如此斩钉截铁?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回答就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我总想替别人撑一把伞。”
加入保险行业前,我曾是一位孤儿单客户。最早服务我的保险从业人员离职后,又接连换过六七位保险从业人员,这让我对保险行业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保险行业的流失率竟然这么高?难道没有可以为客户服务终身的保险从业人员吗?入行后,许多客户一如当初的我,总是问我:“如果我今天签单了,明天你就辞职了,我该怎么办?”因此,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改变客户的认知,重建他们对保险行业的信心。具体该怎么做?我选择从销售与服务两方面入手。
销售: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
销售保险时,我始终坚持“NBS 销售流程”。即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发掘客户的真实需求,并为他们量身定制家庭财务安全规划和解决方案。
实际上,大部分客户并不清楚自己的保障缺口,需要一位专业人士从旁协助。展业之初,我曾拜访一位已购买过多份保单的朋友,并为她制作了一份家庭财务需求分析报告。这份报告从家庭保障、健康医疗、子女成长、退休养老、财富管理5个方面对她的保障情况进行了专业评估,让她清晰看见了自己的保障缺口,于是她果断加保了。
除此之外,保险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寿险事业的长度。你是认真对待还是敷衍了事,一切尽在客户眼中。
我时常询问客户:“您如何看待保险?”听完客户的想法后,我会这么回答他(她)“今天我坐在这里与您面谈,代表着我在认真地对待您的需求。试想一下,如果我事先不了解您的需求,而是大手一挥便掏出3份保障方案,告诉您‘这一份方案的保费是 8000 元,那一份方案的保费是1万元,还有一份方案的保费是5万元,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便好。’那您会如何看待保险,如何看待我? 且您选择的这份方案足够契合您的需求吗?”通过展现诚恳的态度,客户会产生一种 “被重视”的感觉,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密切。
服务:把握15分钟拒绝“等一等”
15 分钟可以做多少事?我们可以煮一碗面、听三四首歌、浏览许多短视频 “段子”甚至是睡一觉……如此看来,15 分钟能做很多事,那我们为什么不为自己制定一个工作守则:永远在 15分钟之内回复客户的消息?我们不知道客户的电话、短信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但我们必须主动关心客户,提高我们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我经常郑重地承诺客户:“只要您联系我,我一定会在15分钟内回复您。”这就是我对自己的服务态度的严格要求。试问,如果我连回复客户消息的时间都没有,那我如何保证在他们遭遇意外、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手?因此,我的手机常年不离身。
有时,即使我将乘坐飞机前往外地出差。我也会在登上飞机的前一刻,让不陪同外出的助理登陆我的微信账号,叮嘱她帮我及时回复客户的讯息。总而言之,我发誓做客户眼中最可靠的 “保险人”,给予他们永不失联的“爱与保障”。以下分享一次有趣的经历。
一次,我要进入深山参加一场户外活动。由于山里的信号不好,我习惯使然地在进山前向当时跟进的客户B发送了一条讯息,告诉他:“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我可能无法及时回复您的消息,如果有事请您留言,我一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给您回复。”活动结束后,我并未看见B的留言,因此也没有过多在意。直到我回到家B突然询问我:“我们什么时候能签单?”我颇感意外。
在此之前,B一直在比较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举棋不定。如今他却突然下定了决心。期间发生了什么?B表示:“因为在我接触的几位保险从业人员里,只有你永远在第一时间回复我,其他人要么已读不回,要么回得很慢。现在我仅仅是买保险,一旦未来我需要理赔,我最能信任的便是你这样一位保险从业人员。”
“赵茜,你一定要勤加锻炼、保养好身体,活得比我久一点。”这句话来自我的一位忠实客户,每每想起这句话,总让我感动不已。对我来说,与客户成交保单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因为签单只是一时,我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却是一世,这既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心之所向。
摘自《保险行销》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