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阅读:2811次 时间:2013-11-14 15:23:32
【好孩子是怎样育成的】孩子生长于鼓励中,便学会了自信。孩子生长于包容中,便学会了忍耐。孩子生长于赞美中,便学会了欣赏。孩子生长于接纳中,便学会了爱人。孩子生长于肯定中,便学会了自重。孩子生长于认同中,便有确定目标。孩子生长于分享中,便学会了慷慨。孩子生长于安全中,便充满了信心。
学龄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生命和学习是生动的,灵活的。对灵活的事物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像对待一个火苗、一个树苗那样,保护和培育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努力,同时欣赏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基础的差异
上学以后,孩子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我们称之为学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带着各自的性格,带着各自学龄前的智力开发与知识水平,带着各自学习方面的向上积极性、兴趣积极性、自信、注意力和毅力走进校门。因为学龄前的教育和环境不同,孩子智力如何?心理素质如何?性格好不好?在学习方面的五种积极性高不高?不同的孩子在这一阶段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学习成绩与表达能力的差别
这些差异在幼儿时期还不那么明显。一进入学校,首先表现出的就是学习成绩的差别。这个差别不仅老师可以看到,家长可以看到,孩子自己也可以看到。
不要小看学习成绩的差别,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非常重大。所有的家长都要重视这一点。
家长一天到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一回家,你首先想问的就是孩子的考试是多少分。你可能不知道,学习成绩是孩子在学校里全部自尊心的衡量尺度之一,几乎是最重要的尺度。孩子每天都在课堂上比赛。除此以外,孩子在社会活动、表达能力方面的差别也表现出来了。孩子走进学校,脱离了父母的呵护,他敢不敢当众回答问题,有事敢不敢找老师,下课能不能和同学玩到一起,各种应对都出现了。
面对家长与老师的评价
学习成绩的差别还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是老师与家长评判的差别。
孩子成绩好的就可能受到表扬,成绩不理想的就可能受到批评。孩子今天成绩好,家长高兴,明天有点落后,家长要数落。家长还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你看,你就没有谁家的孩子学习好,你的考分就没有谁家的孩子高。
家长和老师的评判都出现了。而这样的评判在孩子学龄前不可能出现。
我们要面对这样的事实对孩子实施教育。虽然总的原则是一样的,还要用微笑、欣赏、夸奖、鼓励、暗示、描述来培养孩子的五种积极性,同时用逻辑中断法中断孩子的错误观念。但是因为孩子在学校的处境、学习水平的差异,肯定在实施家教时带来具体的针对性。希望家长找到正确的出发点。
孩子每天都在比赛场上
一定要理解,孩子每天都在比赛场上,每天都要出成绩,每天都在接受评判,不是考试就是作业,包括课堂上的提问,老师的评比。
要充分理解孩子在比赛场上的这种心理。
运动员在赛场上对成绩多敏感哪!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赛场上。幼儿时期没有这个压力,婴儿时期更没有这个压力,一迈进学校就有这个压力。这时候,一定不要错误地对待孩子,一定不要因为家长的某种错误言语而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一定要特别理解孩子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面对老师、同学和家长时的心理。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用脱离孩子能力的高目标训斥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状态因势利导。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
希望家长们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孩子今天考完试,在班里排了倒数第几名,请想一想,孩子在班里、在同学中、在老师面前已经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当他往家里走时,远远感觉着家长的那张面孔,预想到那个批评,他是一种什么心理?
【坏孩子是怎样炼成的】孩子生长于批评中,便謀断人。孩子生长于敌意中,便学会攻击人。孩子生长于恐惧中,便学会了焦虑。孩子生长于无助中,便学会了抱憾。孩子生长于荒唐中,便学会了羞愧。孩子生长于嫉妒中,便学会了怀恨。孩子生长于羞辱中,便形成罪恶感。
正确的批评态度与方法
如果孩子学习落后了,退步了,你也夸奖,当然是不应该的。不能对孩子说,你退步得真好。可是用什么样的批评、什么样的指导、什么样的态度才正确呢?要探索。
一定的批评是必要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而过度的批评可能使孩子灰心丧气。错误的批评完全有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一时成绩不理想,可能是因为前段时间身体不好,可能因为家里有了变故,也可能因为上学的路上怕别的孩子欺负,也可能因为新来的老师比较严厉,孩子不大适应。总会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原因。不批评不合适。但不了解原因,就可能错误地批评,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不适度地批评,过于严厉地批评,都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一定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思维逻辑。
对待孩子最正确的态度是,不管孩子现在的学习在班里是什么水平,都要肯定他的每一点努力,肯定他的每一点进步。进步可以有多种比较,可以横向比较,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落后于某些同学,或者超过某些同学。也可以竖向比较,孩子过去是一个成绩,今天超过了这个成绩,相对于他自己,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对这个进步要 充分肯定。
希望家长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你小时候上学时,或者以你现在的年龄去参加一个成人学习,你是什么感觉?
正确地理解孩子在学校每一天、每个月、每一学期、每一学年都在评比成绩这个巨大事实,了解孩子每天的自尊心、荣誉感、学习中的全部表现都要得到明显的标志和衡量,孩子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家长就能正确地对待孩子。
父母双方的角色都要正确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扮演不同的角色,希望两位家长的角色都正确。
我们在前面讲过,有几种家教方式是错误的:唠叨式、数落式、训斥式、打骂式;还有就是溺爱式、达标式、陪读式、包办式、操心式。
有位家长说,她先生是前四种,她本人是后几种。十二种错误的家教模式,一个家庭里父母各担一半,这个是陪读式、包办式、操心式、催促式,一天到晚管束着孩子;那边是唠叨式、训斥式、打骂式。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也可能因为一方家长的角色不对,把另一方家长基本正确的家教效果破坏了。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虽然可以有差异,但是基本角色应该正确。父亲对子女通常比较严厉,母亲比较溺爱;溺爱可以不得当,严厉也可以不得当。一看孩子的成绩在班里没排到前几名,就训斥,就唠叨。找不到正确的角色。
我认识这样一个家庭,父母很爱孩子,但是,逢人就讲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多么不好,学习能力多么差劲,当着孩子的面就大谈他们的忧虑,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
这种做法不对。
那么,怎样对这个孩子实施欣赏、夸奖和鼓励?
我问孩子,你平时喜欢上什么课呀?
家长们要明白我问话的意思。因为这个孩子各门功课都比较差,所以我问他喜欢哪门功课。
孩子说喜欢体育。我说好!
就怕孩子什么都不喜欢。
我问他都喜欢哪些项目呀?他说,篮球、足球都喜欢。
我问,你爸爸妈妈经常看你踢球吗?他说,没有。
我说,我以后有时间愿意看看你踢球。
我又问,爸爸妈妈说你每天早早就去了学校,晚晚的才回来,都在学校干什么呢?
他说,我主要是控制不住自己,我爱玩呀。
我就对孩子说,看来你学习跟不上,并不是你能力差,主要是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一点,下的功夫少一点。咱俩是不是商量商量,比如说你现在下一个决心,学会控制自己,把时间集中一点搞学习,争取有一点进步,可以不可以?
他说,可以!回答得很果断。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离开我以后,家长是怎么教育的?如果家长也能够像我这样对待孩子,孩子慢慢是会有进步的。我首先欣赏了他喜欢足球和篮球,他哪怕游戏机玩得好我都要欣赏他一下,聪明才能玩得好嘛,也是一种能力嘛。爱好体育也是一种能力,也要欣赏。为什么老让孩子见人就低个头呢?
家长很发愁,而且把忧虑摆在孩子面前,这张脸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他们当着朋友的面数落孩子,当着老师的面还在数落孩子,这就不好。
如果他是我的孩子,我就要这样与他对话,而且是当着朋友的面讲,我的孩子体育特别棒。家长角色的正确特别重要。任何孩子都能找到夸奖的地方,首先从他的爱好入手。首先问孩子喜欢什么,找到牵引孩子积极性的方法。
【父母永远不该对孩子说的话】
1、你真让我感到羞愧。
2、你这样的孩子肯定没出息。
3、我看你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4、这孩子太不争气,脑瓜笨得要命。
5、我们家怎么有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呀。
6、别参加比赛了,参加了也获不了奖。
7、你不行,我来。
8、你没有一件事做得漂亮。
9、你这个窝囊废。
10、你还小,懂什么?你照我说的去做就行了。
11、你看,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
12、老是考不好,你将来肯定没出息。
13、考不上大学你还有出息吗?
14、考好了奖励,考不好惩罚。
15、一定要进前5名!
16、为了妈妈,你一定要考好!
17、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礼物
18、就你这成绩以后扫大街去吧。
19、以后我再也不会相信你!
20、乘车时把身体放低些,省下钱给你买东西。
21、那是为了鼓励你,随便说说的。
22、这是公家的花,不摘白不摘。
23、他打你了,你怎么不打他。
24、没事,反正没人看见。
25、哭什么哭?竟然一点都不害臊!
26、我说的你敢不听?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27、那里很危险,你不能去。
28、你还小,会把这些东西摔坏的。
29、如果不行,就回来。
30、别动,等你长大再帮我。
31、你怎么那么笨,什么事都干不好。
32、学习好就行,其他的事,不用你烦。
33、在学校劳动时,别光傻干,学会躲着点。
34、学校动员你们去敬老院劳动,有报酬吗?
35、今后绝对不许吵架。
36、不要搭理那个学习不好的同学。
37、不要和不认识的人说话。
38、你是一个好孩子,少和男同学在一起。
39、不要领朋友带家里来。
40、不要把你的东西借给别人。
41、你这个没良心的自私鬼,我看见你就烦。
42、以后再与人打架,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43、你这个混帐东西,再骂人我就打死你。
44、败家子!你给我滚。
45、你又说谎了,是不是?
46、教你多多少次了?为什么还那么没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