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大健康时代,健康险如何乘势而上?

作者:admin    阅读:3527次     时间:2019-09-23 15:42:25

正值中国保险行业转型时代,大健康几乎成为众多保险公司圈定的战略领地。
市场潜在需求已经觉醒,政策引导和鼓励,科技驱动和赋能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历经近二十年的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后,商业健康险或将乘势飞扬。
大健康时代  健康险大有可为
去年以来,监管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引导行业回归本源,严控风险。原保监会134号文规定,限定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万能险不得以附加险的形式附加到年金险中。在此背景下,保险业积极转型回归保障。
从2018年的行业数据来看,结构调整已取得一定成果。一方面,截至今年10月,在人身险行业保费收入整体负增长的情况下,健康险和意外险保费收入逆势上扬。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十月健康险保费达到4714.01亿元,同比增长22.69%;意外险保费达915.34亿元,同比增长18.89%,远超过寿险业务-1.85%的保费增速,稳定了行业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健康险的占比不断提升。截至今年10月,健康险原保费占人身险行业原保费收入的19.46%,较2017年同期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近年来保障类产品在行业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发展空间巨大。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代表着健康中国进入深度推进阶段。未来十年,我国将对健康建设加大投入,每个企业也将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健康中国的建设中。
9月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193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提到,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鼓励保险业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健康保险,加大产品供给,引导保险业深度融合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同时,医疗保障部门将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并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商保机构承办大病保险。
在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同时,银保监会还进一步规范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向各银保监局、各保险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不需计提保险责任准备金,不纳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范围。
健康险正在崛起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李皓洁)诸多险种中,健康险总是冲劲十足。日前,前5月保险业经营数据出炉,其中健康险前5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3.3%,远超人身险中的寿险和意外险增速。而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健康险保费收入已连续14个月同比飙升。
数据显示,自2018年4月以来,健康险保费经营数据已连续14个月保持同比飙升,其中有12个月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速超过30%,最高可达51.9%。在今年前5个月,健康险单月保费同比增速也分别达到49.9%、35.7%、32.41%、19.73%、27.04%。
对于健康险持续较快增长的原因,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表示,健康是工作和消费的基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对医疗服务和保障的需求提高,这是健康险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另外,中高层次医疗服务供给提升以及价格上涨、政策鼓励和科技发展等因素也推动了这一险种发展。
从保险市场看,健康险业务仍是保险公司尤其是大型保险公司的发力点。例如,2018年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港股02628)大力发展保障型业务。其中,健康险业务保费为836.14亿元,同比增长23.5%。新华保险(行情601336,诊股)(港股01336)2018年健康险保费收入432.28亿元,同比增长35.4%。此外,最新数据显示,前5月人保健康保费收入118.19亿元,同比增长33.04%,平安健康保费收入25.05亿元,同比增长71.41%。
健康险近年来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源于政策的持续推动,另一方面源于我国健康险市场的需求较为强烈。从需求端来看,我国健康险的密度和深度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截至2018年底我国健康险密度为390元/人、深度为0.61%。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8086亿元,其中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444亿元,同比增长31.09%,目前已连续16个月保持同比正向增长。
展望2019年的市场环境,分析人士预计健康险仍大有可为。国泰君安认为,2018年的几个相关领域的大事件,如相互宝、电影《我不是药神》刷屏,都清晰地表明健康险需求旺盛,后续以健康险为代表的保障型险种需求将得到有效激发,健康险保费可维持超越行业的增速,新单保费将维持高增长。
健康险已成为国内增长最快的险种之一,已成为保险公司新的发力点。A股5家上市险企半年报发现,各家保险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5家险企的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
2019年上半年,其健康险与寿险实现营运利润484.33亿元,同比增长36.1%。新华保险也一直将健康险作为重点业务,自2012年以来长期维持8%左右的市场份额。太保寿险也成立了太平洋医疗健康专业子公司,围绕健康养老三支柱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了广泛的客群覆盖。
健康险可以自成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增速一直高于全行业。健康险业务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健康和健康服务需求的增加、健康服务价格增加以及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的增长有限,导致健康支付缺口增加,特别是在重大疾病和终身护理方面的缺口。
王向楠认为,未来健康险业务仍有很多工作可做。其中包括产品保障创新,比如提供更长期甚至终身的保障;对抗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比如扩大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改善内部控制;降低交易成本,比如利用科技赋能、创新组织形式;更多关注“高频低损”的业务等。健康险公司应向综合性健康服务提供者方向发展。健康险公司应将自己定位成社会保障部门的战略合作者,需要向健康服务产业链、价值链的上游延伸。
健康险可以自成体系,差异化经营的空间很大。无论是高端人士还是弱势群体,均有较大的健康保障缺口;健康险在企事业单位员工福利管理中的渗透度还比较低;护理保险、收入损失保险的巨大市场潜力还有待爆发;在健康服务业整体不发达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前景可期。
据了解,目前,业内多家险企已开始向细分领域探索,如已推出针对某些特定疾病、特定人群的健康险产品,以及正在逐渐加强相应的健康管理能力等。同时,外部环境方面,健康险市场与相关医疗服务、医保合作仍待推进。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日益激烈的健康险市场竞争环境,寿险、财产险、专业健康险可以发挥自身专业性,如互联网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平台流量触达客户,也可以将大数据的优势应用于研发产品等。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