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们总会把钱存到银行,固有的思维方式觉得金钱才是资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人从存钱买房、购买黄金、收藏古董、关注股市,到开始储存干细胞,打造专属于自己的“生命银行”,正成为当下一种时尚和趋势。
一、干细胞存储,存的是什么?
1、脐带血干细胞
特点:富含造血干细胞,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成熟的干细胞类型之一,可用于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疾病。但其体外扩增能力有限,单份脐带血理论上仅能满足约30公斤以下患者的移植需求,可用于自体移植或配型成功的异体移植。
采集:婴儿出生后,由专业医护人员在无菌环境下采集(不接触母婴,安全无创)。
分离与储存:经技术处理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添加保护剂后,置于-196℃的液氮罐中深低温冷冻保存,使细胞进入“休眠”状态。理论上可长期保存,需用时复苏即可。
2、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来源:新生儿娩出后,存在于胎盘组织中。
特点:单个胎盘可提取约7000剂临床级间充质干细胞,数量远超骨髓来源(仅几十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骨关节炎、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应用前景。
采集:婴儿出生后,由专业医护人员在无菌环境下采集(不接触母婴,安全无创)。
分离与储存:经技术处理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添加保护剂后,置于-196℃液氮罐中深低温冷冻保存。理论上可长期保存,需用时复苏并扩增使用。
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来源:新生儿娩出后,存在于脐带组织中。
特点:是一种多潜能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是目前干细胞临床研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已发现其在140余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力,可作为“种子细胞”修复或替代受损/病变的组织器官,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组织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等。
采集:婴儿出生后,由专业医护人员在无菌环境下采集(不接触母婴,安全无创)。
分离与储存:经技术处理分离出干细胞,添加保护剂后,置于-196℃液氮罐中深低温冷冻保存。理论上可长期保存,需用时复苏使用。
特点: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经诱导可分化为脂肪、骨、软骨、神经等多种细胞类型。在多种疾病干预、美容抗衰、免疫调节及器官再造研究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
分离与储存:经技术处理分离出牙髓干细胞,添加保护剂后,置于-196℃液氮罐中深低温冷冻保存。理论上可长期保存,需用时复苏使用。
特点:储量丰富、易于获取(300mL脂肪组织可获约2~3×10⁸个细胞,是同等体积骨髓来源细胞的100~1000倍),避免了长期体外扩增的基因变异风险。扩增能力强,免疫原性低,无伦理争议。自体使用无需配型,适用于抗衰老、组织修复(如皮肤改善、关节损伤修复等)。
采集:需在正规医疗机构通过微创吸脂术进行。
分离与储存:经技术处理分离出干细胞,添加保护剂后,置于-196℃液氮罐中深低温冷冻保存。理论上可长期保存,需用时复苏使用。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储存脐带血即为孩子或家人储备一份宝贵的“生命种子”。例如,储存的自体脐带血可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慢性病与衰老干预
间充质干细胞(如脂肪、脐带、牙髓来源)在干预糖尿病、关节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展现出潜力。研究表明其能调节免疫、促进血管及神经元再生,对糖尿病足、膝骨关节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有改善效果。未来或可用于延缓器官衰老。
3. 家庭健康保障
储存的干细胞(尤其脐带血)不仅可自用,还可能惠及亲属(父母配型成功率约50%,同胞约25%)。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如地中海贫血)的家庭,干细胞储存相当于一份家庭“健康保险”。
(二)科研潜力:解锁未来医学的“钥匙”
干细胞技术发展迅猛。例如:2024年12月,美国FDA授予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药物RYONCIL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类固醇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025年1月,中国首款间充质干细胞疗法“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储存的干细胞未来可能成为参与新型疗法的关键“原材料”。
▶推荐存储的人群
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如血液病、免疫缺陷病):增加亲属配型成功机会。
生育家庭:新生儿脐带血采集方便,对宝宝无伤害,适合作为“健康备份”。
关注抗衰与健康管理的高风险人群(如长期熬夜、压力大的亚健康人群):储存脂肪干细胞,为未来抗衰或疾病治疗预留资源。
▶需谨慎考虑的情况
预算有限:若储存费用对家庭经济造成压力,需权衡性价比。
追求“包治百病”心理:理性看待干细胞的应用边界。
▶选择储存机构的“避坑指南”
查资质:优先选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备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资质的机构(可在国家卫健委官网查询)。
问技术:了解冻存技术、细胞复苏率等关键指标。
四、未来展望:储存的不是“万能药”,而是希望
本文旨在分享科普知识,进行学术交流,或传递行业前沿进展,本账号转载的图文视频等内容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