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大医保资金负担越来越重,人社部预测到22050年3人养一老。在这种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成了重要的补充形式。与产险、寿险相比,商业健康险的增长飞快。尤其是2013年以来,年复合增速在40%以上。短短几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就从2012年的863亿元,跃升到了2015年的2410亿元。而且增长还在继续。业内人士表示,若继续保持年复合增长率30%以上的水平,预计到2020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将会超过9000亿元。
人民收入水平提高、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城镇化进程和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一体化进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及政策推动,都成为商业健康险高增长的关键因素。当然除了个人之外,医药企业对商业健康险也有巨大的需求。
阿斯利康中国区副总裁殷敏就表示,今年阿斯利康会推出肺癌的第三代靶向药,但是费用较高,患者每月需花费几万元,如果没有慈善计划,以及医保、商保的跟进,没有分期支付的金融工具,惠及的患者就会比较受限。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和巨大需求,各路资本纷纷加速涌入。从去年8月至今,短短几个月我国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已经扩容至7家。虽然资本受热捧但不少保险公司却表示,健康险业务推进起来并不容易。
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说,目前商业健康险虽然叫好但并不叫座,整个保险收入占医疗费用的比重仍然远低于其他国家。这也意味着商业健康险并未真正起到降低个人支付压力的作用。以下是埃森哲研究统计整理的社会保障包括基本医保、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新农合、直接医疗救助等支出。
为什么商业健康险叫好不叫座?有人认为是保险公司没有设计出老百姓需要的产品。目前健康保险费种一大半都是理财产品,剩下的保费中,占比最大(60%左右)的是定额报销的疾病险比如重大疾病险。其余主要是医疗险,以保险公司代办的几百亿元规模的大病医保为主。而长期护理保险所占份额还不足1%,失能收入损失险还是空白。这与这与目前我国日益加深的老龄化,以及大量慢性病患者所需要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并不匹配。
此外,从常理和心理需求看,保险消费者期望长期甚至终身保障。但目前,长期健康险中,疾病险占比近九成,大多是一次性给付,发生给付后保单即终止,不能提供真正的长期保障。
而且,从产品角度来说,健康险产品的针对性弱,市场细分能力差。比如针对癌症、高发慢性病的产品不足,纯健康保障产品不足,鲜见作为主险销售的医疗险等。
除了产品本身,健康险的覆盖范围也有限,“超过60岁的人不保,带病的不保,门诊不保,民营医院也不保。”
正是这种供需的不匹配,以及对实际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有限,也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