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四方华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财广角 > 正文> 返回

央行突然降准,会再降息么?对吃瓜群众有何影响?

更新时间:2018-04-23 16:45:16点击次数:3622次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ation)。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个点,就是五类银行不用压那么多钱在央行了。此次降准以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操作当日偿还中期借贷便利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


一季度经济数字良好,GDP增速6.8%。官方解读提到很多亮点,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6%,网上零售额增长35.4%,服务业比重提升至5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反弹至8.9%,在两年后首次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新能源汽车增长139.4%,工业机器人增长29.6%。


因此市场普遍对此次降准开闸放水,颇感突然。



然而此次降准并不突然,未来还有降息预期,并将持续随后数年时间。


降准和降息,从来就是左右手。降准直接释放资金,增加货币流动性。降息减少储蓄意愿,鼓励投资和消费。


从2011年到2018年,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从21.5%逐年降低到15.5%;一年存款基准利率从3.5%逐年降低到1.5%;一年贷款基准利率从6.56%逐年降低到4.35%。


本次降准是2016年后的再次降准(2017年一次定向降准,实际也是2018年才执行),而上一次的降息还是在2015年,未来数月降息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央行的官网上,其实早有端倪。4月3日,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一篇由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等人撰写的工作论文《存款利率零下限与负利率传导机制》。论文认为,银行可以对零售存款实施负利率,并且负利率有助于避免信贷紧缩和通货紧缩。


有可能,喊了多年的零利率和负利率,“狼来了”,真的会来。此次降准及未来或有的降息都是前菜。



此次降准及未来或有的降息总体而言,有利于缓解市场钱荒焦虑,极大地提振投资者信心,表达了政府企稳经济的决心。


利多房地产。每一次的资金盛宴,房地产市场都最先起舞。除一二线严格调控城市外,三四线房地产市场,房产交易热度和价格会有提升。这也符合江安此前关于房地产税的推断,房地产税以评估值为税基,房价涨税收才更高。详见文章《旗帜鲜明地反对征收房地产税》。


利空银行理财及储蓄。预计整体市场投资回报率降低,银行及网上理财产品收益随之下降,储蓄意愿及在家庭资产中配置比例进一步降低。


利多保险。长期寿险、重疾险、养老金,一旦购买时确定价格,今后数十年价格不会变。即使未来利率降低或零利率负利率,已经购买保单的价格不变,即意味着锁定现在的高利率投资回报。



看只是1个点的小政策,却影响如此巨大。穷人辛苦做事,富人抬头看势。不说了,我啊,买保险买房子去了。

文章来源:张江安


(编辑:四方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