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带来股市不振、楼市限购、黄金暴跌……随着银行年中大考结束以及银行间市场利率回归常态,6月底一度“疯狂”的理财产品市场也重归理性。“钱荒”平复后,如何把握理财的机会?
银行理财优选固定收益产品
“7月1日收益率还是6.2%的理财产品,仅仅间隔一天收益率就已经降到5.2%。而且各家银行期限相近的新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都下降了1%。”经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蒋女士算了一笔账,同样是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仅仅晚买一天收益就相差200多元。有的市民甚至感叹最近一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就像在坐“过山车”,甚至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一天一个价。那么,此时市民该如何理性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东方华尔金融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银行学高级研究员刘鑫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定价相对比较灵活的理财工具,它的利率水平与市场利率联系比较紧密。6月中下旬到7月初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市场利率相对平时比较高。而市场利率(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的飙升主要是因为企业集中缴税、银行年中考核和银行补交存款准备金等问题集中释放,造成资金需求较大;同时,在外汇流入大幅减缓的背景下,央行一反常态地收紧流动性,减少了资金供给,导致市场资金严重短缺。近期几大影响因素都已陆续结束,央行开始向市场投放资金,资金的供求基本达到平衡,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也降到了正常水平。所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开始下降,这是市场定价的结果。
刘鑫建议,市民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仍可选择债券、票据、同业拆借及委托贷款等固定收益产品,相对比较安全。
市民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应主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产品的投资方向。产品的投资方向是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一般而言,投资于债券、票据和同业拆借的产品安全性比较高;投资于委托贷款或者其它债权类产品风险就会大一些。第二,产品的发行银行。产品发行银行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到风险程度。一般而言,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产品风险较小,而部分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商业银行的产品风险稍大。第三,产品的收益率。除了考虑风险,我们当然还要考虑收益,但并不是一味选择高收益的产品。
投资宜结合个人擅长领域
在诸多理财渠道受阻的情形下,老百姓如何打理手中的钱?
东方华尔金融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金融市场研究员陈跃气表示,面对目前的投资环境,百姓理财要常关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坚持风险管理优于追求收益的原则,要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其次,要明确自己理财的目标,即自己期望的收益率;再次,要统筹全局,了解自己的资产配置中缺什么,尽可能做组合投资理财,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的同时,博取相对高的收益。
基于以上考虑,上述人士建议投资者可以关注以下理财工具:
股票市场投资要与经济运行的宏观面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在我国经济运行有所好转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股票作为中长期投资工具。在具体的板块选择上,可以多关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通信技术、生物、高端装备以及城镇化改革过程中带动的相关产业。
债券逆回购在6月“钱荒”的时代,表现不错。债券逆回购具有无风险、收益率相对银行活期储蓄高、操作方便、快捷等特点,所以证券账户的闲置资金不妨可以尝试债券逆回购以博取短期收益。
基金具有集合理财、专业管理、组合投资、分散风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优势,而且基金还具有严格监管、信息透明、独立托管和保障安全等特点。在目前投资环境不明朗的条件下,基金也可以作为中长期的投资工具,其中货币市场基金更是可以帮助我们既能够获得现金的流动性,又可以获得相对活期储蓄较高的收益。
眼下,收藏也成为投资热门,PE(私募股权基金)、VC(风险投资)、LP(有限合伙)等理财产品也被部分投资者青睐。
需要提醒的是,投资者投资任何理财产品,尽可能在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进行,或者找专业的人士进行咨询,充分考虑相关理财产品的赎回机制、潜在收益实现的假设条件,不要被所谓的高年化收益率给蒙蔽。
整体理财观念须加强
汇丰银行统计数据显示,87%的家庭理财都用于存款,66%用于股票,60%用于基金,58%用于保险,只有40%用于银行理财。
东方华尔金融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理财规划师张新表示,我国金融市场起步和发展较晚,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投资渠道包括股票、债券、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此外,还有黄金、外汇、信托、金融衍生品等;存款由于变现灵活,收益率较低,很多时候是作为现金管理工具来使用的;而保险虽然属于金融产品,但本质上来说居于第一位的仍然是保障功能,并非投资回报。
“虽然相对于欧美发达金融市场来说,中国老百姓的投资渠道的确是少了些,但我们真正匮乏的并不是所谓的投资渠道,而是包括老百姓风险保障意识在内的整体理财观念。”张新说。拿资本市场上有代表性的股市来说,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应该是作为整体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存在的;改革开放以来,GDP高速增长的10多年,股市的增长率至少也应维持在与GDP同等增长水平的前提下,但事实上中国股民中赔钱的却是绝大多数,尤其是缺乏投资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
上述人士表示,在中国,存款利率与通胀率通常是倒挂的。也就是说,把钱放在银行,毫无疑问面临的就是财富蒸发的后果,但依然有87%的家庭理财选择存款;保险产品本质上起到的是基础保障作用,但许多人却误将保险的投资功效放在了第一位。相对来说,股票、股票型基金的风险是较大的,债券、债券型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相对较小,也相对安全;但从数据中我们看到,事实上,用于股票的比例反倒为66%,远高于安全性较好的理财产品。这些问题都直接说明了中国老百姓普遍存在理财专业知识匮乏的现状,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和行业的支持下,快速提高大众理财水平。
(摘自中国保险报2013-7-16 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