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四方华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返回

2018年,红海里会飞来几只黑天鹅?

更新时间:2018-01-16 10:24:13点击次数:2269次

2017年的174号文之后,车险的喧嚣从线上转到了线下,监管的多次强势表态和二次费改并未使车险红海平静下来,市场反而愈加疯狂。

去年那只大天鹅产下的几只蛋,不知道会孵出几只黑天鹅,在看不见的地方也没准还会飞来一两只呢。

不知道我们在春节前会不会收到“惊(jing)喜(xia)”。

好的事业是个人、企业、社会三者共赢,行业应当也是如此。如今的车险行业不要说三赢,简直是三输。“台面下”的恶性竞争,客户、代理人、中介机构、保险公司、互联网三方平台都在流血,头顶的“雷”越来越大。

保险公司都知道这样不对,可谁也停不下来。

2018年,监管将祭出什么法宝,从业者即期待,又担心。我们并不清楚靴子何时落地,但既然知道一切迟早都要发生,就不要心存侥幸,要根据可能发生的场景,认真推演,提前准备,从容应对。

如果你是一名靠车险“吃饭”的从业者或相关从业者,应该好好思考以下可能发生的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一只黑天鹅

车险处罚重锤何时落地

江湖上传闻监管领导几次“放狠话”后,并未看到实际落地举措,好像重拳打到了棉花堆上。个别公司174号文后并未收手,这也是去年十一后车险市场反弹,进入非理性竞争的原因之一。

临近年底,网络上再次传出某大型财险公司福建分公司的处罚告知书,据了解,网上流出的内容只是这次车险历史上最严厉处罚的“冰山一角”,处罚可能涉及多家公司、多位高管,不但要处理人,还要停业务。

监管处罚决定一定会公示在保监会和各保监局官网上,一旦公之于众,难免被各类媒体大肆宣传,也很可能被一些机构变相炒作,因此一定影响极大。

之所以如此之重的处罚,也许是监管对乱世必用重典的非常之举,也许是对监管要求置若罔闻的一种回应,但无论如何,这一记重拳将深远影响2018年车险的监管形势,全年从严,违法必究的坚决态度从所未见,所以,奉劝各位保险公司大佬和以车险为业的朋友们,不要以过去对监管的经验来看待2018年的车险形势,你的脖子硬还是他的刀快,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不需要讨论。

我们都知道174号文后,受影响最大的是在线互联网车险平台,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没地方躲,只能认命。

处罚线上并非意味着监管会放任线下,但监管也可能高估了用户、保险行业对处罚的解读能力,不管处罚多重,心存侥幸者仍会大有人在,更何况线上“0”优惠和线下动辄几十返点的强烈反差,会使业外和消费者对保险行业整体产生更严重的鄙视和不信任,甚至会波及很多互联网三方平台的公信力,造成打击了互联网,鼓励了黄牛党的现实。

所以,监管一定不会只采取处罚的传统打法,要改革就要彻底告别过去,似乎上面的信心愈加坚定。

 

第二只黑天鹅

车险三次费改何时实施,力度如何

传说中,车险三次费改要在2018年1月1日实施,保单折扣进一步放开,这也符合原定的稳步推进车险改革的方针,同时早已公布的车险全险产品也将正式上线。

但是,跳票了。

各地车险市场已进入非理性竞争,历史出险率和赔付率下降的现实让很多保险公司继续选择“铤而走险”,似乎车险赔付率会一直下降(稍作理性思考,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你理性了又如何,选择跳进了洪流,就只能随波逐流了,小公司如此,大公司也如此。

导致高费用的直接原因还是车险费改后赔付快速降低,使得可支配费用空间上涨,恶性的市场竞争只是表象,虽然去年二次费改全国平均折扣再次降低近10%,但市场只遵循综合成本率的公式,甚至幻想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来指导市场政策。

从另一角度讲,车险费改是车险市场格局重构的天赐良机,快速降低的赔付使得费改早期的红利丰厚,正式大举攻城略地的时候,无奈受汽车行业的影响,车险的市场蛋糕再也不会重现过去的高速增长,因此,红海迅速演变为“血海”,原来玩拳击,现在是拼命。

面对如此乱象,监管一定不会再放任下去,不管,车险费改很可能将在2018年夭折。处罚的重拳只是警示,不能治本,也许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计划提速,将原计划中的三、四、五......次费改合并前置,甚至直接将价格放开。

中小公司惊呆了,中介公司也蒙圈了,不是说要“渐进式”改革么?改革都要夭折了,谁还管你中小公司的死活。活着要靠自己,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我相信,只有彻底改革,优秀的中小公司和其中大量的优秀人才才能背水一战,脱颖而出。

第三只黑天鹅

车险实名制实施

去年11月,保监会向各保险公司下发了《保险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为此我还专门走访了有关机构。就我个人的认识,实名制对车险中介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和颠覆的。

实名制可以简单理解为两个主要内容:

第一,实现身份三要素验证,即姓名、身份证、手机号三要素验证确认为同一人。

第二,三要素验证贯穿车险核保报价、支付、变更、退保、理赔等关键节点。

大家可以自己回去对照一下,你的业务有多少是做到三要素合一的,至于影响会有多大,我说了没有用,因人而异,教你个方法:

按照《保险实名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后的实际流程演练一下,看看和你现在的打法有什么不同,哪里有差异,哪里有问题过不去,再看看这些差异和问题对你业务的影响是可接受的、可替代的,或者是致命的。

第四只黑天鹅

互联网中介资质进一步收紧

2017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署名文章,周小川认为未来金融监管仍会继续加强,并且姿态更主动和积极。文章提到“坚持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特许经营就涉及牌照发放,金融牌照即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它是批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正式文件。

目前互联网保险经营有两条路,一是自己土豪,买一块牌照,比如之前车车收购泛华车险,二是找一家有互联网保险业务资质的中介备案合作。

除非保险不算在金融行业内,从趋势看,金融从业对牌照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持牌机构所承担的责任风险也越来越大。对于中介行业(包含持牌和非持牌),车险是个快进快出的险种,业务规模越大,财务税务压力越大,何况当下的恶性竞争使得佣金水涨船高,但中介的收入没有增长,风险却急剧增加,真如某些人说的:操着XXX的心,挣着XXX的钱。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于2015年7月22日发布,当年10月1日实施,而当下新的金融监管形势和互联网保险发展已和2015年大为不同,按照暂行办法规定:本办法自2015101日起施行,施行期限为3年,也就是说2018930日,就是《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的大限。

去年,保监会已开始着手研究新的《互联网保险管理办法》,在当前严监管、防风险的总基调下,可以想见新的互联网保险管理办法绝不是2015年互联网保险萌芽阶段的格局,更严格的要求,更严厉的处罚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是从业者们不得不早做准备的。

第五只黑天鹅

互联网保险公司大举进攻车险

目前有众安、泰康在线、安心三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拿到经营车险的资质,但一直涉足不深,众安的车险在去年下半年稍稍发力,据有关报道,保费约8400万。

从近期了解的情况,三家公司都想在2018年,在车险上大展拳脚,众安车险服务依托平安,并将与平安的业务划分由三七改为五五,其开始大量招募代理,建设在线渠道,泰康在线、安心则快速布局各省服务机构,泰康在线将重点放在产寿联动,安心将重点放在拥有新车等优质资源的代理渠道。

有意思的是,三大互联网保险公司,都将车险发展的重点放在线下渠道,甚至希望快速下沉到地市和县域地区,这似乎与他们的互联网保险标签不符。

从冲规模的角度,线下当然更有效率,但线下的效率离不开高费用拉动,这是不是与车险监管的大方向相悖了呢?

对于靠车险混饭吃的朋友来说,先不要替众安、泰康担心,要担心的恰恰是你自己。

2018年之前,中国的车险市场上其实从未真正遇到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对手,而在今年,这几家公司很可能全面出击,以更低的运营成本、更先进的科技手段、更高效的传播方式迅速收割本就薄弱的车险中介市场。

面对打着众安、平安联合车险旗号,但佣金可能比平安更高,投保体验比平安更便捷的众安在线,或者面对以业务基本法为纲,产寿联动费用驱动的泰康在线,你真的可以安然无事么。

 

第六只黑天鹅

保险系销售公司与产销分离

2018年,保险系的保险销售公司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平安、人保、太平洋、国寿、大地纷纷加大保险销售公司(实为保险公司控股的保险中介机构)推广力度,不但将自家业务员、代理人纳入专属中介之内,还在不断吸引非本公司的保险从业者,甚至普通消费者加入。

平安去年在自家APP销售其他保险公司产品的“事故”一时炸了锅,但未来这种现象很可能越来越多,为了线下资源的争夺,打破产品销售的专属性几乎是必然的选择,只要有一家主流公司开了头,就会纷纷追随效仿。

传统保险中介的对手不再是同业,而是保险系的中介机构,你做好准备了么?


 文章来源:分子实验室 刘扬

(编辑:四方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