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肿瘤的活检,大家首先会想到手术切除或细针穿刺技术等有创检查,虽然这些方法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但仍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比如一旦肿瘤生长位置较深,无法直接穿刺活检或处于癌症早期时,这些活检技术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试图找出更好的方法来查明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并在最容易治愈的时候尽早发现癌症。在肿瘤检测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液体活检技术(Liquid Biopsy)脱颖而出。
作为癌症体外诊断的一个新方法,液体活组织检查是在血液或尿液等样本中,通过检测血液中游离的癌症相关物质,来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仅需要通过抽血或留存尿液样本即可进行检测。
液体活检的主要检测物质有: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
循环肿瘤DNA碎片(circulating tumor DNA)
外泌体(肿瘤细胞分泌的一些物质)
液体活检有很多优点,比如能通过非侵入性的取样来降低活检造成的身体损伤,或在癌症极早期(此时CT或超声可能无法检测出来)时,发现癌症存在的事实,也可以用于观测肿瘤治愈后的复发情况。
但是由于检测的体液量有限,同时在活检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不同的样本量会影响灵敏度;
当循环肿瘤DNA的释放量较少时,会造成假阴性;
技术缺陷——不是所有的癌症DNA分子靶点都可以检测。
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但医学界对这项技术非常看好,目前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准两项液体检测技术,用于监测肺癌患者的癌症复发情况。当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癌症及分子检测技术将用于检测中。
尽管未来这项技术有可能开发出许多应用,包括癌症筛查、癌症复发检测等。但是对于保险行业而言,我们担心的则是逆选择或发病率假设方面问题。
关于这些担心,行业内的创新产品开发已经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初发癌症后,一旦复发或再次患癌,将会得到多次赔付(癌症多重给付)。
这些新的产品结构需要突破癌症发病假设的研究,产品的设计和定价的重要考量之一是评估患癌后无复发生存期(即一个患癌的人在癌症复发之前生存的时间跨度)是否能与癌症总生存期同时改善。
癌症的总生存率改善,主要是由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先进的治疗方案。我们都期待这些技术能够一同改善癌症的无复发生存率,然而,如果将液体活检技术用于对肿瘤的复发检测,那么理论上可能会缩短无复发生存时间,这也就意味着随后的理赔将更早发生。
就目前来说,液体活检技术最有希望的是被广泛用于检测癌症复发领域。
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复发可以比常规方法更快更早地被检测到。所以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无复发生存时间在统计学上会减少。如果我们开发的产品涉及到癌症复发的多次给付,那么就需要同时考虑,特别是如果后续可索赔事件之间的等待时间更短。
液体活检的局限性
本文摘自RGA亚洲区首席医疗官Lund Heather的文章‘Liquid Biopsies and Cancer Recurrence:What’s the fuss for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