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情况:病例名字写错
小王出车祸,在争分夺秒的抢救过程中,当然本人也是意识模糊,有个实习生偏偏来问名字,就不小心弄错了“黄”与“王”的发音,实习生也没有对亲属进行求证,病历上就写错了。后来,理赔时姓都对不上,就发生了保险公司拒赔的情况,好在医院写了一份证明,最后才算成功理赔。
第二种情况:曾用名与身份证姓名不符
小陈被车撞伤,在医院录入病历的时候,陪同他前来的朋友去登记的曾用名,直到小陈找保险公司理赔时才发现病历上的姓名与身份证上的不一致,保险公司无法赔偿。本以为,只需要去医院把病历上的名字改过来就可以了,但让小陈万万没想到的是,医院始终拒绝给予改正。最后,小陈回到家乡,去派出所开了户籍证明,村委会也出具了证明,证实二者为同一人,才成功获得理赔。
真实案例:
3岁孩子小名叫多多,大名叫吴琪(化名),虽然是同一人,但保险机构却以姓名不符为由,不予报销。到底咋回事呢?
原来,吴先生家住汉口,半个月前宝宝因肺炎住进武汉市儿童医院,一周左右病愈出院,花费数千元。吴先生说,当时宝宝咳得气都喘不过来,一家人心急火燎,填病历时慌乱中填了个小名,没想到这个“大小”之分惹出麻烦。
此前,吴先生为宝宝买了一份商业医疗保险,可以报销大部分医疗费,当他兴冲冲拿着病历、出院小结等资料去报销时,却被告知“报不了”,因为病历上的名字是多多,但保险公司资料上的姓名却是吴琪。
吴先生忙解释,一个小名,一个大名,绝对是同一个人。但保险公司却“认死理”,不能报,除非到医院把小名改成大名。吴先生又来到市儿童医院医务处改名,原本想着简单,医院却答复“改不了”。吴先生郁闷了。
该院医务处主任陈占峰解释,按国家规定,病历等一系列医疗记录都具备法律效力,不能随意更改,况且医护人员也无法确认来者所言是否属实。据介绍,这类改名要求每周都有三五例,一年不下上百例,患儿病历上有的填的是父母名字,有的是小名,有的是名字写错了,名字前后不符,导致愈后商业保险、医保、新农合等报销难。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陈占峰说,家长可以先到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开一份身份证明,证明大名、小名都是同一个孩子;再带着这份证明来院,工作人员会据此再出具一个证明,证明这个孩子确在某时间段住院、住院号是多少等身份信息,供保险机构核实。一般来说,增加这些身份认证后,就能顺利报销。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也解释:只有在发现确实可疑的情况时,保险公司才会调派具备医务工作从业经验的员工调查和核实。理赔的关键在于情况是否属实。